盖叫天曾在江西艺术剧院登台献艺
剧院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场所。位于民德路的南昌剧场,曾经是南昌数一数二的剧院,梅兰芳曾在此连演一个月,尚小云、荀慧生等京剧名角也在此登台献艺;江西艺术剧院素以“高大上”著称,盖叫天在此演出《武松》引起轰动,秦怡率团演出话剧令粉丝激动不已;南昌采茶剧院是采茶戏的定点演出场所,几十年前门票经常被一抢而光,农村戏迷包“起宏图”来此看戏……
南昌剧场——
梅兰芳曾在此连演一个月
南昌剧场坐落在民德路火神庙附近,前身为1947年竣工开幕的“新中国大剧院”。1950年,南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该剧院,将其拆除在原址上兴建江西军区大礼堂。1952年移交地方,改名为南昌剧场,1960年与市京剧团实行场团合一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剧场被拆除,现在的南昌剧场是在原址上重建的。
“老南昌”章华龙告诉记者,那时的南昌剧场门头很大,有两层楼,大厅内有1000多个座席,舞台上还有乐池。而比起硬件设施,南昌剧场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它接待过许多名角大腕,其名单可以开出长长一列:1951年,先后接待李玉茹、马连良、张君秋演出;1952年,尚小云在此演出;1955年,周信芳率团在此演出;1956年,先后接待谭富英、裘盛戎、马连良、荀慧生、常香玉、梅兰芳;1958年,周信芳、李玉茹、尚小云等再次在此演出……
章华龙告诉记者,1956年梅兰芳率团在南昌剧场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演出,他对这件事有很深刻的记忆:“每天到南昌剧场买票的有六七百人,下午一点开始售票,有人搬了被子连夜在售票点门口等候,队伍有时排了一里多长。”
江西艺术剧院——
秦怡率上海剧团演出话剧
1956年,江西艺术剧院在八一大道落成开幕。该院外形壮观气派,结构设施完善,观赏视线合理,音响效果良好,是省市第一座新型剧院。江西省赣剧院一级导演刘安琪说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江西艺术剧院是全省最好的剧院。南昌资深编辑王自立对江西艺术剧院有很深刻的印象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秦怡率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来南昌演出话剧,其地点就是在江西艺术剧院。王自立当时还在江西大学念书,得知秦怡等演员要来南昌,非常兴奋,与同学约好一起去观看。
刘安琪则在江西艺术剧院看过盖叫天的演出。盖叫天是京剧大师,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,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盖派”表演艺术,他擅演全部《武松》(包括《打虎》、《狮子楼》、《十字坡》、《快活林》等),有“江南活武松”之誉。刘安琪告诉记者,盖叫天在江西艺术剧院就演出了《武松》全本,那段时间剧院场场爆满,叫好声、赞叹声不断,观众都为盖叫天的艺术魅力所深深折服。
除了上述明星大腕,江西艺术剧院还接待过许多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和表演团体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密集接待过俞振飞、侯宝林、马思聪、严凤英等艺术家,以及中央歌舞团、中央乐团等艺术团体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上海歌剧院、东方歌舞团、朱逢博等在此演出过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江西艺术剧院在原址上推倒重建,新建筑融传统与现代文化为一体,仍然是各类文艺演出的热门场所。
南昌采茶剧院——
老乡坐“起宏图”来看采茶戏
南昌采茶剧院坐落在中山路,1964年落成,是市采茶剧团的基本演出场所。南昌市采茶剧院的前身是江西地方剧院,1953年改名为江西省采茶剧团,并购买位于广润门的南昌新舞台作为演出基地。因旧剧场狭小简陋,在中山路新建剧院,于1964年国庆前夕落成开幕,由邓筱兰主演现代戏《山花朝阳》接待观众。后来,省、市采茶剧团合并,成立南昌市采茶剧团,团部就设在该剧院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剧院增加放映电影项目,改名为井冈山影剧院,后又更名为南昌采茶剧院。改革开放后,大批优秀的采茶剧目在该院上演,成为普通百姓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场所。市民文女士告诉记者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市采茶剧院非常火,她经常看到售票窗上挂着“售罄”的牌子,还有许多农村人,坐着“起宏图”包车来看采茶戏。
江西省赣剧院——
《还魂记》、《西厢记》等常演不衰
提起看赣剧,南昌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江西省赣剧院。剧院原址位于象山南路六眼井附近,1959年建成开幕,该院舞台宽28米,长12米,有座席1000余个。刘安琪告诉记者,几十年前赣剧院是很火的,一天两场演出,白天一场晚上一场,遇到受欢迎的剧目市民要排队买票。有一些剧目常演不衰,如《还魂记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珍珠记》、《西域行》,人称“三记一行”。还有一些现代赣剧受到热捧,如《红色宣传员》、《铁肩红心》等。
除了上述剧院,南昌还有不少知名传统剧院。比如江西剧院、南工剧院,都以演出京剧而著称;胜利剧场,京剧、越剧、评剧等都曾在此上演;大众影剧院,曾经是市艺术团的演出场所……这些传统剧院现在不少已销声匿迹,但是作为当年主要的精神文化活动场所,在许多南昌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。(首席记者 魏莹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