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小红帽票务平台 > 京剧戏曲知识 > |
|
|
京剧王派-王瑶卿创立的京剧旦角流派 |
|
|
时间:2025.05.15 作者:梅兰芳大剧院网站管理员 点击:21次 |
|
|
京剧王派-王瑶卿创立的京剧旦角流派 王派是王瑶卿创立的京剧旦角艺术流派,是清末以后传人最多、流布最广的旦行流派。王瑶卿是京剧花衫行当的创始人,他集前辈旦行艺术之大成,进行革新创造,开拓了旦行演员的新道路,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,成为京剧历史上的重要人物。他一生从艺、授艺60年,世称王派。 王瑶卿(1881年—1954年),字希庭,号菊痴。祖籍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 [1],出生于北京,京剧演员、戏曲教育家。被京剧同仁称为“百科全书”和“通天教主”. 王瑶卿为京剧培养了众多的人才,他打破不收女弟子的陈规。另外,四大名旦也都曾在他的门下受业。王瑶卿不仅青衣、刀马旦兼演,而且文武昆乱不挡,艺术上博大精深,他所创造的“王派”,是京剧旦角艺术的基本流派。王瑶卿首先突破了京剧界多年来的陈规旧念,把青衣、花旦、刀马旦的唱、念、做、打、舞的特点融汇起来,创出“花衫”这一行当,给京剧中的旦角开辟了广阔的新道路,同时也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。 京剧王派代表剧目 王派代表剧目有:《儿女英雄传》、《雁门关》、《混元盒》、《汾河湾》、《南天门》、《牧羊圈》、《珠帘寨》、《十三妹》、《福寿镜》、《荀灌娘》、《木兰从军》、《万里缘》、《娘子军》、《棋盘山》、《珍珠烈火旗》、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玉堂春》、《穆柯寨》、《庚娘传》、《五彩舆》、《琵琶缘》等。另外,中国戏曲学校排演的《白蛇传》和中国京剧院排演的《柳荫记》均由他担任唱腔设计,其中倾注着他的心血,保存着王派演唱的精髓。 京剧王派流派传承 王瑶卿“塌中”嗓败而离开舞台,致力于戏曲教育事业。梅兰芳、程砚秋、尚小云、荀慧生、英蓉草(赵桐珊)、筱翠花(于连泉)、荣蝶仙、徐碧云、朱琴心等人,均得到他的教益。 [9] 王派门徒极众,梅兰芳、尚小云、程砚秋、荀慧生之外,程玉菁和一批女演员雪艳琴、新艳秋、章遏云、华慧麟、王玉蓉、杜近芳等均有各自不同的发展,张君秋、荀令香及中国戏曲实验学校的学生刘秀荣、谢锐青等亦从王受业。王派艺术流传的特点是,虽然门人遍及全国,甚至再传、三传,却并不以具体的唱、念、做、打的摹仿相似为标志,而是在演员自身的条件和基础之上分别体现其影响,于表面则无迹可寻。继承王瑶卿艺术最全面的是赵桐珊、刘秀荣;程玉菁及票友章小山亦能得其真传。 王瑶卿人物评价 谭鑫培革命,只本身成功;王瑶卿革命,给别人开路。谭鑫培以后,老生没有一个赶得上鑫培;王瑶卿以后,旦角风头出到十足。谭鑫培收拾三胜长庚残局,王瑶卿开创四大名旦新路。(《剧学月刊》1934年第七期评 ) 第一,他是一个广采博收、勇于学习的戏曲艺术家;第二,他是一个大公无私、发现人才的、因材施教的戏曲教育家;第三,他是一个立志革新、勇于创造的戏曲革命家。(文化部副部长吴雪于1981年10月21日在王瑶卿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) 王瑶卿在京剧表演艺术上,不愧是继往开来、革新精进的一员巨匠,而在为京剧事业育才授艺、奠基开路上,他又是桃李盈门、功高济世的一代宗师。在京剧舞台上,作为称得起自我作古、独立门户的一家流派,是从王瑶卿开始的。旦角唱大轴,他是第一个;旦角挂头牌,他也是第一个;旦角创流派,他又是第一个。(《淮安历史名人》) |
|
|
|
|
|
|
|